大學

  • 研發機構
  • 大學
  •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

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在2006年成立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並由香港生産力促進局承辦。多年來,一直透過技術研發,並與業界、大學和技術機構合作,把研發成果轉化為商品,從而促進汽車科技的發展。本研發中心成立以來,已執行項目超過一百多個。主力研發方向包括綠色運輸、智慧移動和智能系統。研發中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於2012年11月1日成為生產力局的一部份。

了解更多
  • 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0
  • 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1
  • 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2
  • 0
  • 1
  • 2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四個技術部門,包括: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了解更多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0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1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2
  • 0
  • 1
  • 2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於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專業技術和知識涵蓋多個不同範疇,致力透過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協助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是工業4.0和企業4.0的專家,領導香港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專注科技研發、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智能製造等先進領域,加強工商界的業務績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力和增強競爭力。

生產力局是香港工商企業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方案,提升企業的資源效益,提升生產力和業務效率、減省營運成本,令企業在本地和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生產力局致力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支援,應對瞬息萬變的營商環境,陪伴它們走上創新和轉型之路。

了解更多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0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1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2
  • 0
  • 1
  • 2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於 2006 年成立,獲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並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恊辦;旨在提供一站式應用研發及技術轉移服務,鞏固本地物流及相關行業的發展,並加強業界與研發機構在應用研究方面的合作,為業界和社會帶來具意義和影響力的效益。

LSCM為業界提供技術研究項目、合約研究項目、業務配對、技術轉移及知識產權商品化服務等,並透過技術轉移將技術及相關知識推向市場,鼓勵業界數碼轉型,協助業界提升效率,從而鞏固香港作為首屈一指的物流與商貿樞紐之地位。

了解更多
  •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 0
  •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 1
  • 0
  • 1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作為材料專家,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簡稱NAMI)擁有各項創新技術以支援及與業界合作進行先進材料的領先應用研究及技術轉移,達至技術成果商品化。

NAMI於2006年成立,並由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指定為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的研發中心。NAMI專注於由市場主導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工作,並致力促進技術商品化及再工業化,惠及業界及社會大眾,並推動本港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了解更多
  •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0
  •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1
  • 0
  • 1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成立於2006年,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資助,並由香港理工大學承辦。

多年來,中心透過旗下專業團隊、實驗室、業界夥伴及各機構合作,專注研究可持續發展、促進改善業界及擴大社會裨益,並已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了解更多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0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1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2
  • 0
  • 1
  • 2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在過去十年是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研究及專業教育的創新樞紐。城大在現有研究範疇的內與外,致力擴闊知識領域,為全球的重大挑戰尋找解決方案。

城大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世界級研究團隊,不但為教學課程帶來豐富的專業經驗,亦推動了知識和科技的發展。城大的世界級教學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多個大學級別的研究中心,讓研究人員可持續進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最近城大與全球知名學者及研究機構合作,設立了三間研究實力達世界級水平的InnoHK研究中心,促進健康工程、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發展。此外,城大以創新方法融合科學與藝術,創造新穎的展示方式。

了解更多
  • 香港城市大學 0
  • 香港城市大學 1
  • 香港城市大學 2
  • 0
  • 1
  • 2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矢志成為一所領先亞洲的硏究型博雅大學,致力進行世界領先的研究,拓展知識領域,應對全球挑戰,造福社會。

追求卓越研究是浸大《策略發展計劃2018-2028》的優先策略之一,大學不斷加強其實力與優勢,以開拓世界級研究,為社會帶來重大影響。

了解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 0
  • 香港浸會大學 1
  • 香港浸會大學 2
  • 0
  • 1
  • 2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於1963年,是一所具有全球視野的前瞻性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其使命是融合傳統與現代,融匯中西。中大師生來自世界各地。四位諾貝爾獎得主與大學有關係,是香港唯一一所擁有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和凡勃倫獎得主的大專院校。中大畢業生通過廣泛的校友網絡連接全球。中大在多個學科領域開展廣泛的研究項目,並努力為所有學術人員提供開展諮詢和與業界合作項目的空間。大學對最高研究標準的堅持為其贏得了令人羨慕的研究聲譽。學校設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受中國科技部委託,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大學還擁有發表研究的出色記錄,無論是在特定學科期刊,還是在更引人注目的出版物上,如《科學》、《自然》和《刺針》。

了解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0
  • 香港中文大學 1
  • 香港中文大學 2
  • 0
  • 1
  • 2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逾八十年的輝煌歷史,躋身全球百強學府之列。憑藉世界級的科研與教育,理大矢志要成為世界的頂尖大學。

理大致力培育慎思明辨、勇於探索求知、富於創見和能言善道的學生,讓他們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我們矢志培養明日的領袖,通過全人教育,讓理大的畢業生具備專業才能;我們也為他們提供難能可貴的實習機會,使他們未來能在社區及業界獨當一面。

了解更多
  • 香港理工大學 0
  • 香港理工大學 1
  • 香港理工大學 2
  • 0
  • 1
  • 2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www.hkust.edu.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準。科大校園國際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學科研究,培育具國際視野、創業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準。我們於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2》中排行第三,而科大的畢業生在2021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23位,為亞洲院校前列。

了解更多
  • 香港科技大學 0
  • 香港科技大學 1
  • 0
  • 1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於一九一一年創校,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港大創校至今逾一世紀,一直致力於創造知識、拓展教育、貢獻社會。今天的港大是一所以研究為主導的世界級綜合大學,校內設有十所學院,以自由、自主精神為學,力倡學術多元化。港大學術研究成就卓越,多年來深受本地、國內以至國際機構的認可,包括在競爭激烈的「優配研究金」、「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中佔最多獲批項目數量及最大份額的資助。港大與時並進,在研究和知識交流等方面不斷創新,培養優秀科研人才,同時匯聚各種領域的專家,涵蓋課題廣博,為不同行業帶來裨益。港大亦積極發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全球頂尖學府及科研機構攜手合作;當中一百三十九位教授根據其學術文章獲徵引次數獲評為全球最頂尖的百分之一科學家;獲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銜的學者在本地院校中爲數最多。

了解更多
  • 香港大學 0
  • 香港大學 1
  • 0
  • 1
  • Health@InnoHK
  • AIR@InnoHK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獲香港特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計劃的支持。中心利用前沿科學的力量,研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診斷工具和治療策略,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到臨床應用。

中心以神經生物學家葉玉如教授帶領的香港科技大學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為基礎,與倫敦大學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建立了跨院校的科研合作。

中心匯聚神經科學、幹細胞生物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共同推動跨學科的尖端研究,目標是以科技突破和革新來造福全球社群。

了解更多
  •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 0
  •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 1
  •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 2
  • 0
  • 1
  • 2

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LSCCB) 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署Health@InnoHK 計劃資助設立的研發中心。 LSCCB成立於2020年,由香港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北京大學三方合作參與。LSCCB 旨在融合化學和生物醫學,開發新的分子藥物和診斷工具,用於治療及分析以癌症為主的疾病。 LSCCB 目前聚合了 20 多名首席研究人員,從事 4 個主要研究項目,包括 (a) 合成化學; (b) 天然產物與中藥的化學生物學; (c) 金屬抗癌藥物、診斷和治療;及 (d) 多組學和創新分析技術。

了解更多
  • 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0
  • 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1
  • 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2
  • 0
  • 1
  • 2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顧名思義,旨在利用最前沿的分子診斷學技術,致力開發基於血液與其他體液中的無細胞核酸診斷,特別是產前檢測和癌症相關的嶄新診斷技術。這些研究領域將加速液體活檢的應用,並推動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分子診斷中心。

了解更多
  •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0
  •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1
  •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2
  • 0
  • 1
  • 2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首個以亞洲為基地,領先國際的微生物創新中心。

香港微生物菌群中心開發各項與人體腸道微生物菌群相關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心以人類腸道菌群為重點,集中研發相關的微生物標記和精準醫學治療方案,為本港的製藥,醫療健康和食品業開創新的發展領域。

了解更多
  •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0
  •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1
  •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2
  • 0
  • 1
  • 2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

生物醫學儀器在醫療界的角色或許鮮為人知,但其地位正日益提升並且起著關鍵作用。這重要的領域有助業界作出更準確的診斷、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和及早預防疾病。當中的工作包括研發先進的醫療設備、致動器和傳感器;號召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和醫療人員擴大協作力量;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帶動科研成果商品化及應用,讓廣大社群受惠。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的成立目的,是希望將先進生物醫學儀器的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可以應用的醫療方案,造福香港以至全球人類。本中心旨在促進美國及香港的頂尖工程師、科學家和醫療人員攜手合作,研發出新一代的微流控科技及低成本的儀器技術,同時會善用本港有利初創的營商環境,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創造出專為亞洲病患而設的生物醫學儀器。

了解更多
  •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 0
  •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 1
  • 0
  • 1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應對新型傳染病引發的公共衞生議題

傳染病的出現對全球人類健康和公共衞生構成重大威脅,而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為了深入了解人類如何應對病毒和疾病。中心致力讓香港成為精準醫學人口策略的國際典範,針對新型傳染病等帶來的公共衞生挑戰,制定創新解決方案。

中心的其中一項重要計劃,是採用由巴斯德研究所創建的嶄新技術平台,以開發針對個人的「免疫記錄咭」。有關資料將記錄個人免疫系統健康狀況,以評定這第一線防禦機制對抗新型病症的能力。研究將透過了解個人遺傳基因、傳染病史、居留於身體的微生物叢,以至其生活方式和其他環境因素,以訂出個人化的病者管理策略,並改善未來公共健康計劃的效益。


了解更多
  •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0
  •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1
  •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2
  •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3
  • 0
  • 1
  • 2
  • 3

病毒與疫苗研究中心

病毒與疫苗研究中心

開發主動防控傳染病的應用方案

傳染病爆發對醫療服務及公共衞生體系構成嚴重威脅和沉重負擔,不僅令患者飽受疾病煎熬,亦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要有效地主動監察及控制疫情爆發,我們必須對在動物及人類中傳播的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毒與疫苗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為了建立有關方面的重要知識,並將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方案,藉以監控甚至預防傳染病。除了全面認識病毒外,中心致力研發新型的呼吸道病毒疫苗,作為預防和治療用途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以及用作快速檢測的高度複合診斷測試。

了解更多
  • 病毒與疫苗研究中心 0
  • 0

眼視覺研究中心

眼視覺研究中心(Centre for Eye and Vision Research, 簡稱CEVR) 由香港理工大學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成立,坐落於香港科學園,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研發實驗室之一。CEVR的五個重點研究範疇分別為:近視及眼睛生長、眼科藥物研發和傳輸、視力改進、淚液膜和眼表層,以及先進眼視光技術。CEVR透過臨床、基礎及應用研究,為改善眼睛健康而努力,同時帶著使命致力研發突破性的創新科技,旨在預防全球人口老化引致的視力受損問題、維護大眾的視覺健康。

了解更多
  • 眼視覺研究中心 0
  • 眼視覺研究中心 1
  • 眼視覺研究中心 2
  • 眼視覺研究中心 3
  • 0
  • 1
  • 2
  • 3

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心腦血管疾病(CVD)是導致全球人類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醫療行業中治療成本最高的疾病。儘管近年治療方式已取得一定進展,但更有效和廣泛應用於防治這類疾病的方法仍有待被進一步發現。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COCHE)面臨重大挑戰,利用創新技術研發早期檢測、診斷、干預心腦血管疾病的新方法,在重大疾病面前早期防治,以降低成本及舒緩該疾病對醫療系統造成的經濟和社會負擔。

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於香港城市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及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共同合作成立於2020年12月。中心是香港特區政府重點科研項目,由創新科技署(ITC)提供資金支持,屬於Health@InnoHK 創新平台之一。

了解更多
  • 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0
  • 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1
  • 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2
  • 0
  • 1
  • 2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由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 (ITC) 資助,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心”)於 2020 年 9 月成立,為加快研發以中藥為本的藥物,並作為推動本地及國際研究人員、學術機構及中醫藥業界合作的平台。中心將致力提升中醫藥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水平,並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國際水平的醫藥產品。中心主要研發潰瘍性結腸炎和慢性便秘等疾病的治療方法。中心同時支持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中藥初創企業,並培育本地中醫藥研究人才。

了解更多
  •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0
  •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1
  •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2
  • 0
  • 1
  • 2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再生醫學與健康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的首個院屬機構,也是中央批准的內地在港設立的首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其下設再生醫學與健康創新中心以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為依托建設單位。創新中心由中國科學院和香港特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項目支持,聚焦再生醫學領域,開展幹細胞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發育生物學以及藥物研發三個方向的研究。

了解更多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再生醫學與健康創新中心 0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再生醫學與健康創新中心 1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再生醫學與健康創新中心 2
  • 0
  • 1
  • 2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https://www.coinno.hk/) 由麥德華教授及梁雪兒教授共同帶領,期望利用生物科技的力量,透過研發創新療法以對抗難以應付的惡性腫瘤,為全球數以千百萬計的癌症患者帶來希望。

研究中心的核心團隊由國際知名的研究人員組成,在腫瘤研究、科技應用和商品化等方面,均具備豐富而廣泛的經驗。研究中心期望利用嶄新的功能篩選平台、基因組學和多組學等技術,識別新的「可藥化」癌症標靶。透過團隊內的傑出科學家在轉化及臨床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中心將建立多個先進技術平台,以促進其將候選藥物及新型的免疫療法引入臨床應用的總體目標。

了解更多
  •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0
  •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1
  •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2
  • 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 3
  • 0
  • 1
  • 2
  • 3

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

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令香港得以涉足科學和醫學研究中最令人振奮的領域之一。中心的研究團隊由頂尖科學家及臨床醫生組成,當中不少更是所屬範疇的權威。他們將攜手合作,提升幹細胞技術至另一高峰。中心採用領先世界的專利技術,從老鼠、豬及人類等哺乳類物種建立擴展潛能幹細胞,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再生醫學、器官移植及基因藥物等範疇, 為醫學科技揭開新一章, 惠及全人類,。中心將致力研發新一代幹細胞技術,以製造出可用於再生醫學的成熟功能細胞。透過使用專利技術,深入研究人類的各種疾病,如自體免疫性疾病、肝臟和心血管疾病等,加速發展相關的細胞療法、器官移植及藥物治療。

了解更多
  • 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 0
  • 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 1
  • 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 2
  • 0
  • 1
  • 2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Center for Neuromusculoskeletal Restorative Medicine,簡稱CNRM)積極推動生物醫學科研發展,研發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的相關技術。中心結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卡羅琳醫學院)在幹細胞、生物材料、3D生物列印、組織工程,以及個人化和轉化醫學研究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致力恢復有關器官的結構和功能,藉此復修因創傷、病變或衰老退化而受損的神經肌肉骨骼組織。中心滙聚涵蓋多學科的國際團隊,旨在應用收斂原則,集合生物醫學與工程學的各種技術, 協助行動不便的傷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CNRM結合中大科研基礎及人才的優勢和位於香港科技園的卡羅琳醫學院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的研究設施,並雲集多學科研究人員領導研究計劃,開展五個研究項目包括幹細胞及細胞療法,組織工程與3D微組織模型,細胞和分子機制,臨床前評估和臨床轉化和促成技術。

了解更多
  •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 0
  •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 1
  • 0
  • 1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多間物流業機構合作,攜手成立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旨在研發專為物流業者重塑「未來工作空間」的先進科技。中心將進行四項與物流業相關的機械人技術研究計劃,分別為:

• 魯棒傳感與感知

• 人機協作

• 智能操作機器人

• 無人機駕駛系統

研究成果以應用於多個物流業領域為目標,當中包括機場自動化、倉庫自動化、貨櫃碼頭自動化、自動運送及自駕物流貨車。中心旨在促進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之轉化研究,有助打造香港在物流用機械人技術領域上成為領先者 ,並鼓勵科技初創企業開發機械人知識產權及切實可行的商用方案。此外,中心亦會積極為大學畢業生、博士後研究員及工程師提供訓練,培育人才。

了解更多
  •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 0
  •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 1
  •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 2
  • 0
  • 1
  • 2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

在香港特區政府InnoHK的資助下,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於2020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工程學院成立,合作機構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香港大學。中心結合醫療及機械人兩個科技領域,積極將創新技術轉化作臨床應用,讓病人直接受惠。同時,中心作為協作平台,將促成本港及海外大學的醫生、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合作,將創新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轉化為實質的醫療應用。

中心將支持研究項目:用於診斷和治療的腔內多尺度機械人平台、磁引導腔內機械人平台、影像引導式機械人介入治療。

了解更多
  •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 0
  •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 1
  •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 2
  • 0
  • 1
  • 2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於2020年由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中心主任蒙美玲教授及各團隊教授,皆於計算機視覺、多語言的語音語言技術、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產品設計及自動化生產等多個範疇累積豐富研究經驗和成就。

了解更多
  •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 0
  •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 1
  •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 2
  • 0
  • 1
  • 2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

AiDLab是首個結合人工智能(AI)及設計的研究所。研究所由香港理工大學(PolyU)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共同建立,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坐落於香港科學園,AiDLab在設計領域創建一個嶄新的人工智能平台,並以其領導國際的地位帶領跨學科研究,促進為行業和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創新研發和可持續發展。 研究所雲集兩所院校多個領域的頂尖科研人員,進行三大範疇相關的科研項目:人體工學與包容性設計、創新產品與服務設計,及智能時裝設計與品質控制。

了解更多
  •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 0
  •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 1
  •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 2
  • 0
  • 1
  • 2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HKCRC) 成立於2020年,是由香港科技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共同參與建立的科研孵化中心,隸屬于香港政府InnoHK項目。

中心由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領銜,集結了世界頂尖的教授、學者及行業資源,打造建築産業智能化創新孵化平臺,致力于將機器人、自動化、AI等先進技術帶入建築行業,爲整個建築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了解更多
  •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0
  •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1
  •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2
  • 0
  • 1
  • 2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以創科推動世界未來發展」是我們一貫的信念!

CIMDA設於香港科學園,致力研發高科技及拓展其應用。本中心作為AIR@InnoHK 創新平台的成員,是香港城市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緊密合作機構, 我們亦一直與多所國內外知名大學、院校和業界聯手並肩,集合來自全球各地的科研專才,進行一系列高科技研發項目,範疇相當廣泛:張量和超圖理論, 機器學習,並行計算,軟件和硬件開發,信號,圖像和視頻處理與分析,計算機圖形和動畫設計,以及生物醫學數據分析。

網站: www.innocimda.com

了解更多
  •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0
  •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1
  •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2
  • 0
  • 1
  • 2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AIFT)是一間集科研、培養人才和商業轉化三大任務為一身的創新科技中心。AIFT由香港城市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創辦,亦是香港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唯一的金融科技公司。

• 獲得香港政府支持,擁有極强的科研和人力資源優勢:業內資深團隊,成員配置全面,行業資源豐富。

• AIFT融合了現代金融理論、人工智能技術及傳統風控手段,完整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三個關鍵問題: 數據與價格發掘機制、風險控制機制和交收保證機制。

了解更多
  •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 0
  •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 1
  •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 2
  • 0
  • 1
  • 2

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

香港近年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透過應用創新科技,簡化流程,在本地發展高增值產業及產業鏈,為曾經是本地經濟支柱的製造業注入新動力,成為本港經濟的新增長點。一直以來,香港的品牌享譽盛名,亦是安全可靠的象徵。

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 (CAiRS) 的成立目的,就是要採用從上而下、以解決問題為本的合作模式,確保香港產品的安全和可靠性,讓業界在產品製造及系統調試過程中,得到適切技術支援。更加重要是透過我們與業界合作研究項目,不但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更加快「從一到N」成果轉化,CAiRS凝聚海內外相關專才,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系統。提升消費者及市民對香港品牌的信心。

了解更多
  • 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 0
  • 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 1
  • 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 2
  • 0
  • 1
  • 2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是香港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聯合創立的新能源材料和器件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為香港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世界級百億創科平臺「InnoHK」項目成員。中心力求在AI+量子化學基礎科研領域實現突破,並將最前沿的科學發現及科技成果應用落地,以數字科技推動半導體芯片、新能源、材料等行業的變革及發展。

我們的技術研發領域包括:AI+量子化學計算的新材料發現平臺,鋰離子電池設計和模擬工具,電池健康和壽命診斷工具,固態電池,新型催化劑,OLED發光材料,機器人技術等。

如欲查閱更多信息,請瀏覽https://hkqai.com

了解更多
  •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 0
  •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 1
  •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 2
  • 0
  • 1
  • 2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TransGP)由香港大學及日本東北大學合作成立。中心旨在為未來社會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隨著傳統工業逐步遷出主要城市、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將導致勞動力短缺。中心致力推動再工業化,特別是製衣業的轉型發展。雖然製衣業訂立了明確的轉型目標,但至今仍以高度勞動密集的生產模式為主。中心現正進行一系列研究項目,通過發展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以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及減低出錯機會,同時將高風險的工序自動化以提升安全水平。

了解更多
  •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 0
  •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 1
  •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 2
  • 0
  • 1
  • 2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D²4H)旨在透過搜集和整理大量獨一無二的數據資源,通過深度、領先的分析技術,從而保障全球公共衞生,並利用精準醫療改善個人健康。實驗室匯聚由全球頂尖科學家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透過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技術,革新公眾對疾病的認識,並開發創新的治療方法。

實驗室由香港大學牽頭,除了與本地及世界各地著名學術機構協作外,亦積極與多個國際衞生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攜手合作。實驗室將善用跨學科、跨領域上的共同協作,提升香港、大灣區以至全球的醫療科技發展,創造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為全球公共衞生和民眾健康帶來莫大裨益。

了解更多
  •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0
  •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1
  •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2
  • 0
  • 1
  • 2

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

智能晶片及系統研發中心(ACCESS)是一所緊密協調並集世界級專家團隊的跨領域研究中心,專注於促進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發展,並推動以數據爲本的嶄新運算模式及設計高效能的人工智能硬件平台,支撑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應用。專用的人工智能晶片將是推動人工智能革命的關鍵,爲了應付市場對硬件的新興需求,ACCESS會致力推動香港成爲世界舞台上人工智能晶片及硬件設計的重要基地。

ACCESS的研究工作主要由四項研究計劃所組成,包括:

  • 突破硬件瓶頸的新興技術
    通過將矽兼容的新興技術與傳統的矽晶片技術相結合,解决存儲容量和數據傳輸帶寬不足的問題,突破人工智能硬件的發展瓶頸;
  • 架構與異構系統整合
    著重探討不同的創新架構與系統整合方案,實現從雲端到智能物聯網(AIoT)多種平台上的高效神經形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
  • 人工智能輔助電子設計自動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更爲有效的設計自動化工具,同時利用這些高效的設計工具研發新的人工智能晶片; 
  • 硬件加速的人工智能應用
    針對典型的硬件加速新興應用,探索相應的系統架構和創新設計工具,提升硬件加速的整體效能,在人工智能硬件的性能和功耗效率兩方面取得突破。

有關更多資訊,請查看: https://inno-access.hk/

了解更多
  • 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 0
  • 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 1
  • 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 2
  • 0
  • 1
  • 2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生產力局) 於香港科學園建立、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世界級創新平台 AIR@InnoHK 所設立的研發機構之一, 集中發展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旨在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FLAIR 將吸引頂尖的本地、內地及海外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研究合作,旨在產生協同效應及群聚效應。此外,FLAIR 將主動諮詢私營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意見,並邀請他們參與中心的工作,確保中心以業界需要為重,助業界解決採用人工智能時所面臨的主要研發問題。

生產力局作為唯一創辦機構,將與主要合作者RWTH Aachen Campus共同營運FLAIR,並結合雙方的強項,包括技術專長、強大網絡、創新研發及專利等方面的優勢。

詳情請瀏覽FLAIR網頁: https://www.hkflair.org/about-us/?lang=zh-hant

了解更多
  •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0
  •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1
  •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2
  • 0
  • 1
  • 2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為落實中央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受港府邀請,中國科學院於2019年在港設立首家國務院直屬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其下設兩大研發中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https://www.cair-cas.org.hk)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CASIA)牽頭建設,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面向健康的智能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技術與設備、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技術開展國際前沿研究工作。其定位是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機構。

了解更多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0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1
  •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2
  • 0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