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锂突破锂基储能限制 {110} 织构锂金属箔负极

简介

香港中文大學初创企业织锂新能源开发了全球首个 {110} 织构锂金属箔负极,与具有不同晶体织构或无织构的同类产品相比,它具备无可比拟的循环性能之外,安全性更高,为先进储能系统带来新的可能性。

  • 突破锂突破锂基储能限制 {110} 织构锂金属箔负极 0
  • 突破锂突破锂基储能限制 {110} 织构锂金属箔负极 1
  • 突破锂突破锂基储能限制 {110} 织构锂金属箔负极 2
完成研究日期
2023
解决方案

这项突破性的创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并在电化学循环的过程中维持平整的表面形态。

创新技术
  • 这项技术展示了一种在碱金属电极中引入{110}织构的方法,增强了其晶体取向。
  • 透过在碳布等支架上进行电化学沉积,来实现一种具有{110}织构的三维碱金属基集流体。
主要成效
  • 与其他织构或无织构的电极相比,{110} 织构的锂金属电极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
  • 此技术可以无缝整合到现有商业锂箔生产的压延技术中,突显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效益。
  • 适用于碱金属的多功能性
  • 具永续性和效率
奖项
  • 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应用范畴
  • 无人机
  • 机器人

专利申请

  • 美国专利 US-2023-0231105-A1,2022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一所具有全球视野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使命是融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西。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四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大学有联系,是香港唯一一所拥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和凡勃伦奖得主的大专院校。中大毕业生通过广泛的校友网络连接全球。中大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项目,并努力为所有学术人员提供开展咨询和与业界合作项目的空间。大学对最高研究标准的坚持为其赢得了令人羡慕的研究声誉。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受中国科技部委托,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大学还拥有发表研究的出色记录,无论是在特定学科期刊,还是在更引人注目的出版物上,如《科学》、《自然》和《柳叶刀》。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