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血液中可溶性PD-L1促进流产风险预测和诊断

简介

本创新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可溶性程式性死亡配体1(sPD-L1)浓度的新方法,以准确预测和诊断早期流产风险。该方法为自然怀孕及试管婴儿(IVF)孕妇提供可靠且无创的生物标志物,有助及早介入,降低自然流产的发生率

  • 利用血液中可溶性PD-L1促进流产风险预测和诊断
创新技术名称
利用可溶性PD-L1定量诊断及预测流产的方法
完成研究日期
2023
解决方案

现有流产诊断技术(如β-hCG、孕酮、超声波)缺乏特异性和早期预测能力,多只能事后或晚期确认流产。临床亟需一种准确、可靠且及早预测的标志物,以实现有效介入,降低流产发生率。

创新技术
  • 创新采用可溶性PD-L1作为早期妊娠流产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其血液浓度降低与流产风险显著相关。
  • 该检测方法具有极佳的诊断性能(AUROC最高可达0.91),并已验证出临床适用的明确临界值
  • 此创新方法同时适用于自然怀孕和试管婴儿(IVF)受孕群体,临床适用范围广泛
主要成效
  • 本创新开拓了早期预测流产风险的新途径,大幅推进了现有临床实践,有助医生及早介入和主动管理妊娠
  • 相较传统诊断方法,本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本方法能及早识别流产风险,明显降低孕妇因妊娠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升病患护理质量。
  • 本方法支持根据个体流产风险提供个性化医疗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流产率,提升临床疗效,并节省医疗资源。
奖项
  • 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应用范畴
  • 临床流产风险的预测与诊断
  • 早期妊娠筛查检测
  • 监测IVF孕期胚胎存活能力
  • 妊娠早期个性化医学干预策略

专利申请

  • 美国专利(序号:63/518,903)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一所具有全球视野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使命是融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西。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四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大学有联系,是香港唯一一所拥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和凡勃伦奖得主的大专院校。中大毕业生通过广泛的校友网络连接全球。中大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项目,并努力为所有学术人员提供开展咨询和与业界合作项目的空间。大学对最高研究标准的坚持为其赢得了令人羡慕的研究声誉。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受中国科技部委托,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大学还拥有发表研究的出色记录,无论是在特定学科期刊,还是在更引人注目的出版物上,如《科学》、《自然》和《柳叶刀》。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