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血液中可溶性PD-L1促進流產風險預測和診斷

簡介

本創新提出了一種通過檢測孕婦血液中可溶性程式性死亡配體1(sPD-L1)濃度的新方法,以準確預測和診斷早期流產風險。該方法為自然懷孕及試管嬰兒(IVF)孕婦提供可靠且無創的生物標誌物,有助及早介入,降低自然流产的发生率

  • 利用血液中可溶性PD-L1促進流產風險預測和診斷
創新技術名稱
利用可溶性PD-L1定量診斷及預測流產的方法
完成研究日期
2023
解決方案

現有流產診斷技術(如β-hCG、孕酮、超聲波)缺乏特異性和早期預測能力,多只能事後或晚期確認流產。臨床亟需一種準確、可靠且及早預測的標誌物,以實現有效介入,降低流產發生率。

創新技術
  • 創新採用可溶性PD-L1作為早期妊娠流產風險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其血液濃度降低與流產風險顯著相關。
  • 該檢測方法具有極佳的診斷性能(AUROC最高可達0.91),並已驗證出臨床適用的明確臨界值
  • 此創新方法同時適用於自然懷孕和試管嬰兒(IVF)受孕群體,臨床適用範圍廣泛
主要成效
  • 本創新開拓了早期預測流產風險的新途徑,大幅推進了現有臨床實踐,有助醫生及早介入和主動管理妊娠
  • 相較傳統診斷方法,本技術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 本方法能及早識別流產風險,明顯降低孕婦因妊娠不確定性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提升病患護理質量。
  • 本方法支持根據個體流產風險提供個性化醫療干預措施,有效降低流產率,提升臨床療效,並節省醫療資源。
獎項
  • 2024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應用範疇
  • 臨床流產風險的預測與診斷
  • 早期妊娠篩查檢測
  • 監測IVF孕期胚胎存活能力
  • 妊娠早期個性化醫學干預策略

專利申請

  • 美國專利(序號:63/518,903)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於1963年,是一所具有全球視野的前瞻性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其使命是融合傳統與現代,融匯中西。中大師生來自世界各地。四位諾貝爾獎得主與大學有關係,是香港唯一一所擁有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和凡勃倫獎得主的大專院校。中大畢業生通過廣泛的校友網絡連接全球。中大在多個學科領域開展廣泛的研究項目,並努力為所有學術人員提供開展諮詢和與業界合作項目的空間。大學對最高研究標準的堅持為其贏得了令人羨慕的研究聲譽。學校設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受中國科技部委託,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大學還擁有發表研究的出色記錄,無論是在特定學科期刊,還是在更引人注目的出版物上,如《科學》、《自然》和《刺針》。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