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激光結構化銅納米疏水表面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簡介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研發出一項創新策略,利用激光結構化銅納米粒子於疏水性表面,以抑制病毒傳播病毒。

商品化機會
技術授權協議
解決方案

1.SARS-CoV-2(新冠病毒)的高傳播性
2.過度依賴主動消毒
3.銅納米粒子(CuNPs)的毒性與環境風險
4.表面附著助長病毒傳播
5.多功能表面的需求
6.可擴展性與實際應用

創新技術
  • 結合銅納米粒子(CuNPs)(抗病毒/抗菌)與激光結構化疏水表面(自潔)以抑制病毒。
  • 釋放銅離子及活性氧(ROS),降解核糖核酸、破壞衣殼、抑制複製、廣效抗菌(病毒、細菌、真菌)。
  • 強調精準控制銅納米粒子劑量以平衡效能與降低環境/人體健康風險(如避免肝腎累積)。
主要成效
  • 銅離子與活性氧(ROS)協同作用實現廣效滅菌。激光結構化表面調控潤濕性,物理性降低病毒附著。
  • 激光技術實現精確可客製化的表面圖案化,適用於多樣材料(如PE:Al複合材料)。
  • 降低新冠病毒於高接觸公共區域(如門把、扶手、醫療器材)的傳播。減少表面病毒殘留,降低感染風險。
  • 透過抗病毒防護裝備保護前線工作者(如醫護人員)。提升公眾對公共空間(辦公場所、醫院、交通系統)的信心。
應用範疇
  • 以抗病毒CuNPs疏水表面塗覆醫護裝備(口罩、手套等)。
  • 應用於病床扶手、點滴架、診斷設備,降低院內病毒殘留與交叉感染。
  • 應用於辦公室、學校、交通樞紐的高接觸表面(如門把、扶手等)。
  • PE:Al複合材料用於廠房倉庫製造耐用低維護表面。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

應對新型傳染病引發的公共衞生議題

傳染病的出現對全球人類健康和公共衞生構成重大威脅,而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為了深入了解人類如何應對病毒和疾病。中心致力讓香港成為精準醫學人口策略的國際典範,針對新型傳染病等帶來的公共衞生挑戰,制定創新解決方案。

中心的其中一項重要計劃,是採用由巴斯德研究所創建的嶄新技術平台,以開發針對個人的「免疫記錄咭」。有關資料將記錄個人免疫系統健康狀況,以評定這第一線防禦機制對抗新型病症的能力。研究將透過了解個人遺傳基因、傳染病史、居留於身體的微生物叢,以至其生活方式和其他環境因素,以訂出個人化的病者管理策略,並改善未來公共健康計劃的效益。


查詢